La Falaise rouge

Kang, Youwei 康有為, né en 1858 à Canton, décédé en 1927 à Qingdao

Entre 1858 et 1927
Papier, Encre
Calligraphie
康[you]為; 康[you]為印; 維新百日, 出亡十六年, [san) 周大地, 游遍四洲, 經 [san) 十一國, 行六十萬里.
Don manuel : Lecomte, Georges

M.C. 8954

康有为是广东省南海县人。在学海堂书院学习之后,他于1895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本著作中大力宣扬改革的思想。前者写于1891年,质疑传统古文的真实性;后者写于1897年,提出新的解读孔子的进步观点。1898年,康有为上书给当时的政府,提议建立中央制度局。在保守党的威逼下,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了在西方漂泊流荡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16年。除了政治领域,康有为的主张还涉及到社会、哲学及宗教领域,这些在其所著的《大同书》均有所体现。
在艺术领域,旅居西方的经历为康有为提供了发现中西方绘画传统的不同之处的机会,使他预感到中国传统绘画终将走向衰落。这位拉斐尔及宋元时期绘画大师的仰慕者认为有必要调整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研究西方艺术,另一方面要在传统艺术中汲取灵感,发扬宋朝的艺术流派。这种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深深影响了一批跟随他学习的画家,譬如徐悲鸿(1895-1953),刘海粟(1896-1994)。
在书法领域,康有为认同阮元(1764-1849)和包世臣(1775-1855)主张的碑学派。为此,他从认同王羲之的书法传统,转向提倡早期的碑学书法。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他尤其偏爱临摹北魏时期的碑文。康有为的书法风格深受碑学书法的影响,运笔刚健有力,其中《石门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由隶书演变而来的风格,逐渐发展为草书。蘸满墨汁的毛笔挥洒在纸张上,墨迹深浅不一,个别字迹墨汁较干。通过笔墨多寡的对比,更加凸显出书写功力。

Reference(s) : Bobot 1985, n°1; Béguin 2000, p.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