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igraphie

Zhang, Bi 張弼, né en 1425, décédé en 1487

Entre 1425 et 1487
Encre, Papier
Calligraphie
東海翁; 汝弼
Achat

M.C. 9253

款识:记录纷纷已失真,言语轻重在文臣。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此刘翰林先生之作也。东海翁。 印:汝弼 (朱文)

翻译:史书的记录纷纭错杂已经失去了真实,言语的轻重全凭宫中的文臣如何书写。如果读史书的时候,只根据每个字来评定被记载其间的人,恐怕会有无数的误解与冤屈。
这是文人张弼(字东海翁)的一首诗。张弼既是文人墨客,同时还是书法家,松江府华亭县人(今上海松江)。他于1466年通过进士考试。在京城担任官职之后,他的政治生涯受挫,于1478年被贬于江西南安。此后6年,他一直担任这个偏僻地区的知府,直到他重新回到家乡,并在那度过了晚年时光。
张弼自谦称他的书法不如他的诗歌,他的诗歌不如他的散文。然而他仍然是当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与张骏齐名。他的书法风格在明代初期时,受书法家宋广和陈璧的影响,随后又借鉴以怀素(v.735-800?)为首的唐朝书法风格并加以创新。张弼的草书要早于祝允明(1460-1526),二人均是明朝草书一派的代表。
赛努奇博物馆收藏的这幅书法作品,以张弼的字号“东海翁”署名,寓意东海的一位老者,这是他晚年时的字号。在这幅狂草作品中,作者已不再局限于怀素的影响,而是加入个人风格,笔势延续不断,笔墨深浅不一。张弼鲜明的书法风格,堪称经典。
款识中张弼抄写的这首诗旨在突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强调为了还原历史真相,应重新审读文史资料。依照历史背景推算,这首诗是刘因(1249-1293)写于13世纪朝代更迭之际。刘因作为文人士大夫,见证了宋朝的灭亡。在元朝蒙古族一统天下之后,他选择远离官场,告老还乡。他一直欣赏欧阳修(1007-1072),黄庭坚(1045-1105),和苏轼(1037-1101),但他的诗歌创作与这几位大师之作有所不同,内容多为追忆宋朝的鼎盛时期。

Reference(s) : Gilles Béguin (dir.), Art de l’Asie au Musée Cernuschi, Paris Musées / Findakly, 2000, p. 150
Eric Lefebvre, Six siècles de peinture chinoise, œuvres restaurées du Musée Cernuschi, Paris Musées, 2008, p.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