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pe

Entre -300 et -50
Terre cuite
Coupe (récipient)
Fouille 3, siite de Đông Sơn, Thanh Hóa
Don fouilles : Mission Janse Indochine (1934-1935)

M.C. 10787

相比于同期的青铜器来说,在东山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略显粗糙。陶器的形状变化万千,烧制的工艺水平也参差不齐。陶土颜色从橘黄到棕红变化多样。陶器胎壁大多较厚,但也有较薄的情况,比如,该藏品的胎壁就比较薄,陶杯与陶壶属于陶制品中最常见的两样器物。当然,也出土了一些样式不同的陶杯或陶罐,它们由两到三部分组成:杯口,杯腹,杯足。其足部较高,腹部呈流线型。当时陶制品采用纯手工制作,不过在捏塑陶土时可能借助于一些箩筐状的器物。由于当时陶器烧制工艺还并未达到可制作细长匀称的器身及曲线造型的水平,所以为了制作一个封闭的容器,陶器手工艺者会将两个半圆或锥台形的黏土进行粘合。因此,这类陶器器身上通常会在接合处有条纹痕迹或者会有陶土凸痕。贞斯(Janse)根据这些器身上的梳状或滚轮状的装饰图案、模具留下的痕迹、器身上残存的粗纤维等迹象,提出了“篮筐烧制法”的猜测。
碗身饰有梳状纹,另外足部呈圆型也是东山文化时期文物的标志之一。碗口处的圆形纹饰与青铜器纹饰相似。高温烧制下陶土坚硬,但陶壁凹凸不平,并且由于陶土中的杂质,导致其在烧制时在陶壁上出现了裂痕。东山文化时期的陶器质松易碎,致使现今保留下来的大多是陶器碎片。但无法否认的是,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冶金技术的发展,窑炉环境及配泥技术的改善,促进了陶艺技术的进步。自公元一世纪始,东山文化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工艺技术开始逐渐向交趾时期以陶瓷土为原料的手工艺转型